首页 >> 动态信息 >> 新闻中心 >> 正文 新闻中心

【通识远景】探讨哲学原著,追求彼岸真理——记远景学院通识选修课《西方哲学史》
发布日期: 2019-05-17 浏览次数:

西方的哲学史就如同浩瀚的星空,仿佛它是如此高深莫测又难以触及。可是正因为它的神秘,我们才更应该去探索那个“时空”下的故事,领略不同于我们常读的小说之外的另一种境界,学习一代哲人俯瞰这个世界的视野。为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将课堂交给学生。在《西方哲学史》选修课堂上,吴慈荷老师根据远景学院的小班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特点,并通过前期布置的读原著的任务,让同学们在本节课堂上依次分享个人对西方经典哲学著作的见解与感悟。

不同于上课前的紧张状态,站上讲台后,大部分陈述的同学都能从书中的故事情节到对哲学思想的辩证认识,滔滔不绝地向老师和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理想国》一书涉及多个领域且思想博大精深,较难理解,但通过结合多元化的思考角度和认识,也使得这本书变得生动有趣。2018级何恣旭同学就书中的“正义”谈到自己的想法,她以“在路上看到坏人在做坏事,我们是选择去当场揭露还是默默走开?”举例,提出自己的观点:“正义与不正义,有时或许是一念之间的选择,它往往是没有明确概念的,有时候我们需要根据特定环境去改变我们的选择。”针对不同观点,大多数同学都持有不同的态度。同样,对于每个时代的伟人,他们所提出的言论,也是所处当代环境背景下的我们需要去讨论和关注的。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纠正或批判某一结论,更多的应该是培养一种思考的逻辑和习惯。

2016级秦蔚卓同学则将自己所读的《忏悔录》中部分内容归纳为“你我皆凡人”,探讨为何伟人和我们都是凡人之辈,但伟人却被称为伟人。他说道:“最重要的区别在于读书,读的书越多,人的深度也会有所改变。”他建议同学们要多读原著,他认为这对我们慰藉精神、陶冶情操有着深刻的影响。吴慈荷老师对此表示十分赞同,她始终倡导同学们在学生时期一定要多读深奥原著,在书本中获取一种自我“救赎”。

一堂课的时间,同学们分享了对《理想国》、《忏悔录》、《神曲》三本书的个人认知,吴慈荷老师也耐心地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换观点,一起探讨并提出建议。她在课程中强调,哲学家从来都不是拥有智慧,而是他们热爱智慧,同学们应对未知的知识充满热情和好奇,另外,在进行思维碰撞时,应该具有独立的思考和活跃的想法,并多从原著中寻找最本源的答案。

本次课堂教学给同学们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同学与老师交流思考的角度,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这也是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终身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精神。

据悉,在吴老师的课程学习中,需要研读古斯塔夫·施瓦布《古希腊罗马神话》,柏拉图的《会饮》或《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波爱修斯的《哲学的慰藉》,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或《上帝之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或《爱弥儿》,通过阅读著名哲学家的经典著作,使学生了解西方哲学史的基本概念、熟悉西方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精神,更在学生的心中种下“爱智慧”种子,使哲学的学习让学生终生受益。

供稿:何恣旭

摄影:何恣旭

(新闻媒体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