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信息 >> 新闻中心 >> 正文 新闻中心

【通识教研】香港中文大学资深专家应邀指导集团通识板块课程建设
发布日期: 2022-05-24 浏览次数:

继重庆移通学院通识教学部于5月13日承办、由四川大学梁中和教授担任评讲嘉宾的“苏格拉底、孔子所开创的世界”课程同课异构活动之后,5月20日,由我校通识教学部承办的第二期自然科学类课程同课异构活动有序接力。著名通识教育专家,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基础课程署理主任王永雄博士应邀担任评讲嘉宾。集团通识板块主管皮若兰、副主管陈春苗,三校四区通识教学部及远景学院教师参会。会议由晋中信息学院通识教学部副主任张晶晶主持。

集团通识教育板块主管皮若兰做开场致辞。她首先对王永雄博士能够应邀参会并指导课程建设表示感谢。她强调,王博士从事通识教育工作多年,对于通识课的建设尤其是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的建设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经验。目前自然科学类的通识课程,教师们面临一些共同的疑惑,比如学生的专业背景不同、基础层次不一,在课程设计时,教师如何取舍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话题?如何在做广泛科普的同时启发学生思考?以及其难易程度如何把握?希望三校四区的老师们能够利用好这次难得的机会认真向王博士学习和请教。

 

在交流汇报阶段,三校四区的骨干教师分别就课程“信息技术与社会”、“时间简史”和“物理与人类生活”的建设情况作了汇报展示,王永雄博士一一评讲。

在课程“信息技术与社会”的汇报交流中,来自晋中信息学院通识教学部的孙志明老师与来自重庆移通学院通识教学部的黄延果老师从课程教学的目标与内容切入,展现了各自的课程体系。虽然两位老师在具体内容中有所差别,但都注重了学生们对于信息技术的基本了解,帮助同学构造较为完整的认知体系,并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各种与时俱进的案例展示与讨论,延展出技术发展对于社会演进的各种作用。孙老师注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以视频资源为学习基础,通过构建“共同问题”与“专项问题”帮助同学们对于信息技术的思考。黄延果老师通过设计丰富的教学互动环节,让学生主动探索信息技术对个人生活以及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影响,搭配翻转课堂、视频制作的方式,鼓励学生们有所表达。

在点评与答疑环节,王永雄博士肯定了两位教师在备课与授课中的不断“反省”,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同时王博士补充道,如果我们需要学生提交论文的作业,那么就要在过程中提前让学生提交论文大纲并进行反馈,给同学们一个改善的机会。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王博士形象的将课程内容比做自助餐中的菜品,需要老师将这些菜品放入一个更大的框架中,去回答对应的“更大的问题”。

 

在《时间简史》的汇报与答疑中,来自重庆移通学院通识部的徐亚兰老师与晋中信息学院通识部的赵云老师都从科学史、科学思想及科学哲学等方面选取教学内容以期拓展学生的认知边界。为了丰富课程的内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两位老师都引入了对经典科幻影片的分析与解读、带领学生进行实地的观星活动,帮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科学。在课程资源内容的构建中,两位老师依据自己的经验给出了自己的安排。徐老师利用现有网络教学平台,帮助同学们筛选出了高质量的课程视频资源,鼓励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自主学习;而赵老师通过自己多年的授课经验,主动的从经典科学文献中精选或创作学生需要阅读的文稿,或是针对专题的课程内容撰写论文,供学生们阅读思考。在教学理念上,两位老师分别从哲学方面、科学演进方面给出了自己的课程设计,并用自己所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

针对两位老师的汇报,王永雄博士给出了自己对于自然科学课程的一些想法。首先,王博士提出是否可以让学生尝试去阅读更多的经典原文内容(英文),体会科学家的表达与思想;在问题设计方面,王博士从“事实是怎样的”、“自我反省”以及“科学的局限”三个方面引导老师们对课程进行反思与改进。

最后进行汇报的是来自晋中信息学院远景学院的刘婷婷老师,她汇报的课程是“物理与人类生活”。刘老师紧抓学生乐于实践的特征,通过“一中心、两平台、三融合”的课程设计,充分将科学融入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点评与答疑中,王博士强调了通识与专业的不同在于“贴近生活”与“呈现特别意义”,希望刘老师可以继续坚持并深挖下去。同时在课程作业布置中,针对文理科学生的特点,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去“为难”一下理科学生,找找他们的“麻烦”,让他们去看到自己不曾关注到的问题。

 

最后,集团通识教育板块副主管陈春苗做总结发言。她再次表达了对王博士本人及港中大通识专家团队的敬仰,希望年轻的三校通识团队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秉持对通识教育的执着于赤忱,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内容甄选、教学设计实施、教学评价考核、课内外交立体化、交互式平台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共同推进三校通识蓬勃发展。

每一次的交流会,都能从思路和方法上带给年轻的通识团队无数的启迪。我们将秉持初心,积极践行使命,认真打磨每一门通识课程,力争以优质的通识课程向社会亮出中国新商科大学通识教育的靓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