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信息 >> 新闻中心 >> 正文 新闻中心

【通识教研】“艺通识道”|全国高等艺术院校首届通识教育教学研讨会后记
发布日期: 2022-05-26 浏览次数:


5月21日,全国高等艺术院校首届通识教育教学研讨会在四川美术学院隆重举行,远景学院艺术与人文教研室全体教师线上参与此会。为进一步深化艺术通识教育改革、推动教学创新,用艺术教育成就通识之才,第四次《艺术史》课程团队建设研讨会于5月24日下午在菩提多功能教室5开展。远景学院艺术与人文教研室全体教师、通识教学部颜昌义老师参会,会议由赵丹老师主持。

会议主要围绕三个话题进行:全国高等艺术院校首届通识教育教学研讨会会后分享;学习、制作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中的“教学视频”;陈榭非老师教学展示,其他老师参与评课。

教师线上参加全国高等艺术院校首届通识教育教学研讨会

研讨会分享

四川美术学院举行的主题为“艺术院校通识教育与人才培养”研讨会,虽然限定于艺术院校,但对从事人文艺术教育的老师来说大有裨益。

陈榭非老师完全赞成四川音乐学院的李杰老师提出的音乐通识课程要体现国际化的观点。作为一名久居海外的音乐学教师,陈老师说他深切地感受到了由于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导致的音乐教学中东西方高校内的差异,而西方古典音乐作为一种舶来品,我们在对其教学活动中应当对这种舶来品进行文化上的复元。同时,再借助于把音乐作为一种媒介,透过音乐感知其背后的文化底蕴,以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陈曦老师说:“通识学院院长杨茂森分享的‘川美通识教育教学改革记’的过程可以为我们学院艺术与人文板块的课改带来一些新思路,我们也应该追溯历史,找寻突破。”赵丹老师补充道,川美、国美在通识教育建设的过程中,学情分析是非常扎实,基于艺术院校的大背景,做出层层递进的改革,但对于咱们院校来说,学情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通过调查问卷、采访等方式来获取一个有力的数据支撑来指导后期的课改,但前提是我们得明确人文艺术板块主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吴慈荷老师赞同老师们的观点,并提出人文艺术就是为了增加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人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寻根问底、整合师资来开设课程,结合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围绕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等提升就能找到路子。


微课视频制作

基于前期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疑问,赵丹老师带来了学习资料,老师们一边观看一边操作并讨论各种不同教学视频制作方法的利弊。在熟悉了视频的制作流程以及对可用工具(PPT、EV录屏、OBS、Camtasin等)进行利弊分析后,老师们跃跃欲试。



现场教学+研讨

陈榭非老师选取了《古典音乐入门》课程中的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的相关章节进行了说课,提出了教学设计上的困境,希望通过团队力量,通过跨学科合作来找寻一些新思路。老师们积极参与到研讨中,分别对每部分内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为陈老师的教学内容选取和教学设计打开一扇窗。



图文来源:艺术与人文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