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信息 >> 新闻中心 >> 正文 新闻中心

【讲座】 “巴洛克气质,不规则的美”——远景学院&通识教学部顺利举办人文艺术讲座
发布日期: 2022-05-26 浏览次数:



2022年5月25日下午,由远景学院艺术与人文教研室牵头,联动通识教学部举办的人文艺术主题讲座——《巴洛克气质,不规则的美》在北山A101教室顺利举办。活动由陈曦老师主持,来自远景学院及通识教学部的陈榭非、石权、颜昌义、赵丹、吴慈荷五位老师从音乐鉴赏、历史文化、艺术视野、哲学思考四个角度,依次做主题相关内容介绍,带领大家一起探究巴洛克艺术的魅力。


“巴洛克”是1600年至1750间在欧洲盛行的一种艺术风格。它产生在反宗教改革时期的意大利,发展于欧洲信奉天主教的绝大部分地区,其影响远及拉美和亚洲各个国家。巴洛克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影响都颇为深远,在音乐、建筑、装饰等各方面都有体现,巴洛克艺术敢于打破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理性、和谐统一的格调,崇尚动感、夸张,彰显豪华气派,注重华丽的色彩,丰富的想象力,关注空间和立体感,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


“同学们对巴洛克艺术有什么了解?”主持人陈曦老师以提问的方式,迅速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很好的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在同学们简单回答之后,主持人陈曦老师宣布今天的专题讲座正式开始,开启本次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巴洛克音乐鉴赏。

陈榭非老师和石权老师两人合作为同学们带来两首巴洛克风格的小提琴二重奏:《巴赫、维瓦尔第的双小提琴协奏曲》节选。在正式演奏之前,陈榭非老师就向大家介绍到巴洛克的音乐类型也是存在贵族欣赏和平民欣赏的限制,第一曲是“贵族音乐”,节奏轻松愉快,曲风高雅,第二首节奏较为缓慢悠扬,曲风和谐,整个过程同学们都沉浸其中,有的还闭上双眼,尽情的感受巴洛克音乐带给自身的触动,心灵的洗礼。


表演结束后,现场爆发热烈的掌声,同学们相视而笑,想要表达出一些东西,但又不知说些什么。陈曦老师说到“大概音乐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吧!”

颜昌义老师以巴洛克艺术产生的时代背景为切入点,结合历史文化知识,为同学们讲授文艺复兴时期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加尔文宗教改革,剖析“自我救赎”、“因信称义”等与巴洛克艺术有联系的概念。整个过程互动丰富,讲解清晰,同学们积极给老师做出反馈,颜老师的分享让同学们了解到宗教变革对艺术的产生巨大影响,在人们的日常世俗生活、宗教仪式、甚至王权等都有所体现,有一部分甚至经久不衰,至今依然有许多教徒遵守和信仰,让同学们了解滋生巴洛克艺术的“土壤”。


不要觉得巴洛克艺术离我们的生活很远,感觉它华丽、遥不可及。赵丹老师从生活出发,一开场就大家展示了生活中的巴洛克艺术。赵老师通过我们平日能接触到的日常,酒店、房屋装修和绘画,带领同学们欣赏、分析,引导大家寻找巴洛克元素。巴洛克风格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同学们表示这种风格看起来很“豪华”、“贵”、“尽显钞能力”。

“刚刚的两位老师的小提琴合奏我们都享受其中,那在什么环境下听才更相衬呢”,赵老师用提问代入对17世纪的巴洛克风格认识,有人前人后都显贵的凡尔赛宫、圣依纳爵教堂的天顶画、贝尼尼的雕塑等内容。赵老师就什么是巴洛克、巴洛克之前的时代、巴洛克为何而生等内容进行充分的讲授。结合颜老师的宗教改革,赵老师讲到体现权利与荣耀的巴洛克艺术是反宗教改革的产物,天主教教会试图用艺术向信徒宣教,传达反宗教改革运动的精神。巴洛克并非都是一个固定的形式,在新教国家如荷兰表现出来的又是另外一种艺术样貌。

吴慈荷老师首先向同学们讲述了自己对巴洛克艺术话题的理解。如何从哲学思辨的角度对此思考进行?吴老师向大家讲述了巴洛克艺术中的“神性自我”,人性与神性是一个动态博弈的关系,天主教对巴洛克风格的推崇可以沿着历史追溯,而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不完美与神性的完美的对立关系。而不规则是有表达之美的,尽管规则的表达复合理性,但是不规则的表达也是一种态度。

巴洛克是一种风格,巴洛克是一种精神。作为西方艺术史上极具特色的时代,巴洛克时期见证了有史以来众多伟大杰作的创作,也诞生了一大批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家与音乐家。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缘起于人文艺术的巴洛克话题,由各专业背景的老师提供满满的干货与思维分享,相信同学们都在这次讲座中受益匪浅,提升自我。




图:唐源

文:龙昌江

供稿:艺术与人文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