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之间的课程建设交流和跨学科合作,綦江校区远景学院基础课程教研室扎实开展系列课程研讨活动。2023年6月6日,基础课程教研室在智者楼405开展了本学期第六次课程研讨活动。老师们主要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了经验上的总结和探讨。教学环节是教育的核心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教师通过教学环节向学生传授各种学科知识和技能。对此,孟凡升老师和肖越老师分别以自己教授的课程为例与在座的老师进行了探讨。


本学期,孟老师主要教授《大学英语(2)》课程,《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设对学生整体英语技能和素养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更是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未来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环节。然而当代大学生很容易“谈大英而色变”,认为这是一门枯燥而乏味的语言操练课。为此,孟老师在课堂内外都下了不少功夫。开学伊始,为了尽快了解同学们的基本情况,孟老师布置了一次叫“见字如面”的作业,同学们通过发邮件的方式和老师交流,他们的成长记录也以文字的形式留存了下来。此外,孟老师结合自己影视方面的跨专业背景,对每个单元的话题进行“影视化改造”,即一单元一电影。引导同学们进行话题探讨,以电影为工具,以语言技能为导向,通过写英文短评,模仿英文台词等课堂活动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课堂上孟老师也有自己的“小心机”,每节课的结尾进行一次抽奖活动,选出当日的“幸运儿”,被抽到的同学不单是因为奖品而开心,更多的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被幸运包围着。

肖越老师本学期教授的是《音乐剧》。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音乐剧的艺术魅力,帮助学生了解音乐剧的历史、演出技巧和表演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和综合素质等。
肖老师在上课前会充分的收集相应的资料,做好理论与实践的准备。在课堂过中,不断地将教师的评价和学生间的互评结合起来,变成一个动态性的课堂。在课堂结束后,及时聆听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们在学习《音乐剧》这门课程的思考,以及在学习这门课中的所遇到的困境,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所在。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动态的去改变自己的一些教学计划,进行一定的修正,让整个教学过程不断的精进,希望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素养得到综合性的提升。

课程的建设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孟老师和肖老师将自己授课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教研室的老师们进行了探讨。在座老师也从教学资料的收集,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与学生的沟通互动等方面分享了经验。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师追求的目标之一就是教学相长。最后,教研室主任唐智盟老师认为教研室作为一个教学团队,老师们之间能够彼此信赖,互促成长,对教学本身起到非常好的推动作用,希望大家今后能够迎难而上,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图文:孟凡升 肖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