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信息 >> 通识教育 >> 正文 通识教育

聚焦课程改革,创新育人思路 ——记綦江校区远景学院开展通识课程过程考核专题研讨
发布日期: 2022-10-23 浏览次数:



   为了全面提升綦江校区远景学院课程教学质量,落实远景特色教学改革的经验成果,结合学情,总结和检视各课程开学以来的教学工作,保证教师全面掌握通识课程过程性考核、成长性评价的内涵,规范实施内容和标准,促进年轻的教师团队整体教学能力提升。


10月20日,远景学院在智者楼306教室召开了通识课程过程性考核研讨会,本次活动采取线上线下联动形式,由合川校区《生命科学中的伦理》课程团队负责人陈春彦老师、綦江校区《博雅英语》课程团队负责人唐智盟老师分享,通识教学组组长张艳老师出席活动并参与指导。活动由强杨副院长主持,全体教师参与。


活动伊始,强杨副院长全面讲解了远景学院“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构筑立体式教学改革”,打造小班化讨论式课堂教学,推动课程项目闭环训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实施非标准全过程学业评价的意义、内容和目标要求。并结合实践案例,带领大家一起学习《通识课课程项目设计指导意见》,他强调课程必须结合学院的通识育人目标,以知识为载体,建构能力、素养培养的具体观测点,并通过丰富灵活的课程训练项目和有效的评价机制手段,结合智慧化教学平台,关注学生成长过程,各课程教师要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实现学生教育成效的真实发生。

随后,唐智盟老师结合《博雅英语》课程过程性考核改革实践经验进行分享,该门课程自2019年开课到2020年拟定为校级精品课程,课程团队坚持不断创新课程考核方案,改变了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克服了考核内容片面化、考核形式单一化、成绩评定简单化等问题,创新融合“英语文化+商科教育”,创设情景教学,开展互动课堂,构建了多元化、全方位的评价模式,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跨学科素养和综合表达能力。

陈春彦老师以“学”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及评价方式——以《生命科学中的伦理》为例,从以“学”为中心的理念探讨,OBE理念下的课程评价方式以及“四堂融合”混合式教学模式及评价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陈老师不仅阐述了系统性的教学改革思考,同时也结合实际案例,详细阐述了将“线上课堂、翻转课堂、传统课堂、实践课堂”相结合,引导学生采用课堂陈述、主题讨论、市场调研、微视频等方式进行过程性考核,通过多元的形式,实现学习与考核的有机结合的实施方法。同时,她也强调通过学生评价、督导评价、同行及自我评价、课程监管部门评价以及社会评价等不断收集课程效果反馈和改进教学的重要性,教学反思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法宝,建议我们的老师们都要经常自省。

唐智盟老师和陈春彦老师的精彩分享,引发了全体教师的共鸣和热烈讨论,大家纷纷结合自己的课程教学情况和过程考核实施中遇到的问题,积极互动请教。就老师们提出的学生课堂学习氛围很好,但是课外任务完成积极性不足、学生在完成课前准备工作时,缺少独立思考,不能形成有深度的观点和结论等问题,张艳老师和两位主讲老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探索,进行了细致的指导。


通过此次专题研讨,綦江远景的老师们进一步掌握了通识课程过程性考核的内涵和要素,也明确了进一步改革教学提升质量的目标,对于以混合式、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方式推进讨论式、互动式课堂教学,将教学过程与育人追求进行融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更加明确了教学相长,始终坚持师生双向反馈,提升教学改革意识和能力,不断落实通识教育理念,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性。



綦江校区远景学院团总支供稿

(撰稿:汤喻芹 拍摄:代美莲 王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