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信息 >> 新闻中心 >> 正文 新闻中心

【通识远景】携手共探,讨论研习——记远景学院《艺术史》课程
发布日期: 2020-04-28 浏览次数:

目前依然是在线教学阶段,为了充分发挥网络学习平台的便利与优势,以及跨学科学习的结合,4月26日,艺术史课程邀请到了历史老师——杨辉建来“云”听课教学探讨。

担任艺术史授课的赵丹老师提前分配好了本次课的任务:课堂分享和讨论。李秉东同学做课堂分享,讨论课的话题是:结合影像资料和阅读,分析文艺复兴产生的原因?可从政治、 经济、思想等方面入手,思考为什么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宗教和艺术表现形式之间的矛盾在文艺复兴时期如何达到统一的?课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讨论,课上各小组分别呈现讨论结果。

课后小组讨论部分截图

李秉东同学分享的是梵高的作品《纽南春日里的牧师花园》,今年3月30日,这幅画在荷兰Singer Laren博物馆因疫情而闭馆期间被盗走了,被盗走这天恰好是梵高的生日,因此引起了李秉东同学的极大关注而分享。李秉东同学对这副作品做了详尽的解读,这副作品是梵高一家搬迁到荷兰纽南后创作的,在此期间梵高与家人关系纠葛升级,“背景中的建筑是梵高父亲当时任职的教堂……这幅画中的妇人,也许是梵高母亲的意象。梵高欣喜于和母亲的和解,欣喜于和母亲的和解,却不知往后余生却再也无法唤得母亲的回眸”。分享完毕,赵丹老师又发了梵高纽南时期的几幅作品到QQ群并提问:这个时期梵高的作品受到了谁的影响?而这个“谁”正好是前面课程 中分享过的艺术家,引发同学们的猜测和思考。

课堂分享截图(左) 《纽南春日里的牧师花园》(右)

课程进入到讨论环节,同学们由衷的欢(bu)迎(gan)杨(fa)老(yan)师(le)。勇敢的第一小组甩出他们的讨论:新兴的资产阶级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所以需要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来开道。在赵老师的引导下,第一小组补充了之所以借助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也在于古希腊罗马的宗教信仰,信仰的是神话,而希腊神话最大的特点便是神人同形同性,这无疑是最好的人文主义的外衣。第三组从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关联以及黑死病的爆发等原因呈现出了他们的讨论结果。第五组回答了为什么文艺复兴首先出现在意大利这个问题,以此点出发展开了论述。第二组分享了他们讨论的文艺复兴的实质与核心;第四组从物质基础、阶级变化、人才基础和文化再现等多个层面展示他们所讨论的结果。就陈述中提到的词,赵老师提问,美第奇家族为什么会支持文化艺术事业?人文主义和宗教之间的艺术表现是怎么调和的?赞助人对艺术有什么影响?同学们思考回答之后,赵老师通过总结讨论、举例说明和对比作品来解答。

讨论结束后,杨辉建老师对课堂进行了深入论道。他讲到,艺术史是艺术和历史相结合,是附有学科含义的,不是简单两个门类放在一起,都有各自的术语和方法。今天听到同学们的讨论结果,首先很肯定的是大家都参与其中,观点也都没错,但有一点要注意,在陈述观点时,要记得这是艺术史的讨论课,我们分析原因要和艺术作品结合,经济变化了、阶级不同了体现在艺术中是什么样子的,不是说政治、经济、阶级等变化就直接让艺术变了样,这也是有个过程的,陈述时配上作品更具有说服力。杨老师还提醒大家要重视任课老师分发的教学资料、推荐书目,当有需要时自己能顺利过渡到外沿书目,阅读必须跟上,否则我们的思考和表达毫无根据。同时杨老师推荐了贡布里希、胡适以及美第奇家族的相关书籍。

截图文字记录杨老师的发言关键词

本次课程,杨辉建老师完美融入课堂,在群内表现极其活跃,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似乎他也是课堂中的一名同学,给大家起了一个表率作用。他的发言在同学们讨论的基础上加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对同学们学习艺术史的思考方向醍醐灌顶,更加清晰明了。与此同时,杨辉建老师为同学们截图荐书,体现了杨老师在教学态度上的贴心。

感谢杨辉建老师的到来,有效地帮助艺术史1班线上学习更高效地进行,让同学们近距离的感受到了跨学科课程的学习方法及其魅力所在。

撰稿:贾钰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