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信息 >> 新闻中心 >> 正文 新闻中心

《文化融合背景下的影像艺术》专题讲座
发布日期: 2021-12-23 浏览次数:

2021年12月15日,在菩提书院电影室2的教室里,举办了来自远景学院艺术与人文教研室的陈曦、陈榭非、赵丹、吴慈荷四位老师主讲的《文化融合背景下的影像艺术》专题讲座。

影像艺术出现在媒体大量融合的时代,无论是过去哲学经典文化背景的解读或是传统绘画雕塑的发展,到当今现代的音乐戏剧、舞蹈电影等各个领域的深入,文化合并因为时新技术的发展成为可能。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在当下文化融合的大背景之下对影像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与鉴赏,此次活动,四位老师就美学视野、影像视角、声乐歌舞、哲学文化的四个角度,依次进行了内容分享。

陈曦:文化传播中的影像表意

陈曦老师以“有图有真相 ”、“所见即所得”这两句俗语的分析进行了开场分享。“眼见一定为实吗?”,在引起同学们思考的同时,陈老师从图像表达与影像表意的层面不断深化话题。陈老师运用各种例子,从错位照片到网剧《隐秘的角落》分析影响影像多义性的因素,又从西方国家拍中国的纪录片背后的镜头逻辑引导同学们反思其中的舆论立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影像的多样呈现视角与创造者思维中的多重假定都会让观众产生不同理解。

陈榭非:歌舞影像中的视觉信息

陈榭非老师以一曲《我心永恒》开头,从经典电影泰坦尼克引出对歌舞片的相关概念,引导同学们去细细体会这首主题曲所表达的情感。旋律是一方面,歌词用最直白的方式向观众进行传达和表意,而众所周知,这首主题曲也同电影一样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可谓相辅相成。陈老师还展示系列歌舞视频和电影片段,带领同学们回到了上世纪美国红极一时的歌舞片时代。“Mickey Mouse”、基恩·凯利等各种概念与实例让学生们沉浸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感官享受之中。音乐为了剧情而服务,而电影也因配乐得以更加出彩,观众因为音乐的加持对歌舞影像的主角与剧情产生更加深刻的共情。

赵 丹:影像艺术中的美术作品

赵丹老师也以出现在电影《泰坦尼克号》片段中的名画进行话题分享与切入。赵老师分享了电影中出现的画作片段,作为最能体现两位主人公兴趣与精神契合的代表,那几幅看上去平平无奇的让男二未婚夫十分不屑的画作其实出自名家之手。赵老师依次对毕加索、莫奈等著名画家的画作特点、自身经历及环境因素等进行了内容分享。不同画家的独特画风不仅在绘画手法和细节处理上存在差异,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的画派发展也有兴衰。许多名画历久弥新,不仅带有当时的时代特点,时至今日仍有借鉴意义。细究影视作品中出现的画作来看,它们都有其目的和含义,又与影像本身主题相符合,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吴慈荷:影像艺术与真理揭示

作为远景学院资深的哲学家,吴慈荷老师的分享带着同学们从前面三位老师的视听角度引导向精神世界。吴老师在开头提出“艺术是真理的一角”的观点,将影像艺术的鉴赏重点迁向哲学。从孔子的部分思想,探究人们世界观差异的根本原因,又引向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洞穴理论”的深入理解。通过老师的讲述,同学们进一步思考了 “艺术与真理”之间的辩证关系。吴老师指出,中世纪时期仍存在着为宗教服务的艺术特点,启发同学们在另一个角度理解其本质。最后,针对当代大学生,吴老师进一步在真理基础的分析上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即在“如何更好地创作或欣赏艺术作品”上提升自己的艺术追求,保持理性并作出选择。

本次活动圆满结束,从视听语言到人文精神,从影像表意到理论知识,对于所有同学来说,这是一次不一般的体验。大家从四位老师不同的专业背景和分享内容中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知识,提升了自身对影像艺术的审美鉴赏力,对影像艺术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撰文:艺术与人文教研室供稿

供图:田磊 秦智铭